檳樹是什么意思
發音:
意思解釋
手機版
檳樹(檳樹)
- 拼音:bīn shù
- 注音:
詞語解釋
- ◎ 檳樹 bīnshù
- [Chinese sweet gum] 楓香
- 檳椥 越南 地名。
- 檳子 bīnzi(1)[malus](2)檳子樹,一種蘋果樹。果實紅色,熟后轉紫,個小,味酸甜帶澀(3)檳子樹結的果實
- 檳榔 bīnglBng(1)[betel palm]∶一種常綠喬木(Areca cathecu),樹干很高,羽狀復葉。果實可以吃,也供藥用,能助消化,又有驅除絳蟲的作用。生長在熱帶地方(2)[betel nut]∶這種植物的果實
- 檳 (檳)bīn ㄅㄧㄣˉ1)〔~子〕蘋果屬中的一種,比蘋果小,熟的時候紫紅色,味酸甜,略有點澀。(檳)bīng ㄅㄧㄥˉ1)〔~榔〕a.常綠喬木,生長在熱帶,果實可食,亦可入藥;b.這種植物的果實。檳bīn另見bīng(檳榔)檳子 檳榔 香檳酒 檳樹
- 檳榔嶼 檳榔嶼拼音:bīng láng yǔ 注音:ㄅㄧㄥ ㄌㄤˊ ㄧㄩˇ 詞語解釋 馬來西亞重要島嶼。面積285平方千米,人口476萬(1980年),其中三分之二是華人。島上檳城是全國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海港。多名勝古跡,風景秀麗,為旅游勝地。 [Penang]馬來語作Pinang。馬來西亞島嶼,位于馬來半島西北部海岸外,檳榔嶼州的一部分。位于東北部的喬治市是其首府和主要港口(人口約220,000〔1991〕)。1786年英國開始在此建立殖民地。1826年檳榔嶼(1867年以前稱為威爾士親王島)與馬六甲、新加坡合組為海峽殖民地。19世紀中葉起,檳榔嶼是錫和橡膠市場。1948年成為馬來亞聯邦的一部分,后來成為馬來西亞的一部分。20世紀晚期檳榔嶼成為馬來西亞主要的旅游中心,主要在北海岸巴都菲寧宜建有豪華的度假飯店。人口約1,100,000(1991)。
- 槞 lóng ㄌㄨㄥˊ1)古同“櫳”。
- 檳樹 bīnshù[Chinese sweet gum] 楓香
- 槝 dao ㄉㄠ1)日本地名用字。2)〔~之浦〕在鹿兒島縣。
- 櫧 (櫧)zhū ㄓㄨˉ1)常綠喬木,葉長橢圓形,花黃綠色,果實球形。木材堅硬,可制器具。
- 槜 zuì ㄗㄨㄟˋ1)〔~李〕a.李子的一種品種,果皮鮮紅,汁多,味甜;b.古地名,在今中國浙江省嘉興市一帶。